点此问诊著名抑郁症专家
相关不适

首页 > 全部不适> 抑郁症

抑郁症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点此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享到: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 常见证型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痰郁、心脾两虚、忧郁伤神、气滞阴虚

  • 病因病机

    可由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湿邪困脾、食滞不消、久病不消等所致

有0位擅长治「抑郁症」的专家

抑郁症

定义

中医学对抑郁症的相关描述散见于中医古籍所提及的“郁证”、“脏躁”、“梅核气”等疾病中。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多从气、血、痰、湿、热、食、虚损等方面论述。

抑郁症临床可见症状多种多样,但多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过度低落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兴趣减退、精力不足、失眠等症状。

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过度低落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其他各种相应症状。其最常见的表现有:

1. 情绪低落

病人心情郁闷,有压抑和委屈感,对过去、当前、未来产生自责、无助、无望感,常悲伤欲哭等,生活态度消极,甚则产生自杀念头等。

2. 兴趣减退或丧失

对曾经的爱好或感兴趣的事物丧失了兴趣和热情,难以体会生活中的乐趣,生活态度消极。

3. 精力不足,注意力下降

对事情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常觉疲乏且难以恢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

4. 其他

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表现,部分病人表现为体重减轻,腹泻或便秘,性欲减退,阳痿,或月经紊乱,甚则闭经等。

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认为,本病系因郁怒、思虑、忧愁等七情之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和而成。主要累及肝、脾、心三脏。

一、气郁

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皆可引起气机郁滞。如愤懑不解,郁怒不伸,肝木不能遂其条达之性,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或忧思不解,曲意难伸则伤脾,脾运呆滞则土壅木郁,不但脾失健运,而又致肝气郁结。因此,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肝气郁结,气机郁滞,脏腑功能不和。

二、火郁

若气郁化火,则见肝火上炎或木火刑金;又或痰湿化热、痰热互结,则成火郁。

三、痰湿

肝郁克脾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为湿邪所困而成湿郁。湿郁既成,聚而成痰,痰湿互结而成痰郁。

四、食郁

若肝郁犯胃,胃失和降,湿浊不化,则食滞不消而成食郁。

五、虚损

久病渐使生化之源不足,气血暗耗,久之则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而郁久伤神;肝郁日久化热伤阴,肝肾阴虚,又可致气滞阴虚或阴虚火旺之候。

中医治疗

调畅气机、移情易性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实证除理气开郁外,根据是否兼有五郁,分别采用活血、降火、化痰、祛湿、消食等法。虚证则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采用补法,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虚实错杂者,多先开郁后用补法。

精神治疗对本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解除致病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认识与对待疾病,可以促进本病的好转乃至痊愈。《临证指南医案•郁证》云:“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故精神治疗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一、抑郁辨治

1)肝气郁结: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治以清肝泻火、解郁和胃,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3)气滞痰郁:治以理气化痰解郁,方用半夏厚朴汤。
4)心脾两虚:治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用归脾汤。
5)忧郁伤神:治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用甘麦大枣汤。
6)气滞阴虚:治以养阴疏肝,方用左归饮合柴胡疏肝散。

二、失眠辨治

1)心脾两虚:治以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2)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3)心胆气虚:治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4)痰热内扰:治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5)肝郁化火:治以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名老中医经验

一、任继学

任继学教授认为,朱丹溪提出的邪祟病与本病有相似之处。是以脑髓由外邪毒所扰引发元神、神机、神经功能失调为本,导致脏腑、经络各失其功能,上不能统下,下不得应上为病之标。虽有外因之参,本病主因是七情之变,以精神脆弱为本,其病机核心是自身情志失调,引发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失衡,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应化不化,应通不通,发生郁滞状态,气滞不顺。

治疗法则必以心理疏导为先,宣达透解为要。佐以刺法,结合竹管吹耳之法,内通五络,络主血,络通气血畅,五神安和,其病可痊。其具体分型及治法如下:

1)心虚胆怯、神魂失守者,治以安神定志。
2)心肾不交、痰瘀扰神者,治以交通心肾、化痰逐瘀。
3)冲任失调、动气上逆者,治以调和冲任、平冲降逆。

二、王彦恒

王彦恒主任医师认为,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其病因为情志因素,在病机方面,气机不畅,始发于肝,继而痰火血瘀内生,气血阴阳失调,并发于脑,出现神明功能失调的不同性质的各类郁证症候群。早期以气郁为主要病理,病势多郁而化火或兼痰聚和血瘀。久病脾肾功能低下,病势易深入发展致脏腑气血亏虚,出现虚性郁证症候群。其具体分型与治法如下:

1)肝郁气滞、脑神受阻者,治以疏肝解郁,醒脑通络。
2)肝郁痰结、扰及脑神者,治以疏肝化痰,醒脑开郁。
3)气滞血瘀,脑神失养者,治以行气活血,补益脑髓。
4)肝肾阴虚,上不荣脑者,治以滋肝益肾,补益脑髓。
5)肝郁脾虚,脑失所养者,治以疏肝健脾,补益脑髓。

在康复方面,王彦恒主任医师提倡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精神治疗工作,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并帮助解除情志致病的病因,以促进抑郁症的完全治愈。

三、李辅仁

李辅仁主任医师认为,老年抑郁症是脏腑疾病、气血不调及情志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心、肝、脾受累为主,主要病机为气血运行紊乱。抑郁的发生往往既有脏腑疾病、气血不调的内在基础,又有情志刺激的外在原因,是生理、心理的双重障碍。老年抑郁症的病变脏腑为心、肝、脾、胃,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气机不调,血行不畅。其具体分型及治法如下:

1)心肝火旺、瘀血阻滞者,治以滋阴降火、活血化瘀,方用酸枣仁汤、天麻钩藤饮、安神定志丸随证加减。
2)肝郁痰阻、心脾两虚者,治以疏肝化痰、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二陈汤化裁。

西方医学

定义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 2 周以上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因素均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

然而,以上因素并非单独作用,目前的研究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的影响。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

1. 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不足所致。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主要有α、β受体,其中β和α 2 受体敏感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生成释放减少,是由于突触前膜α2 受体超级敏感所致。

2. 5-羟色胺及其受体

抑郁症的发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 5-羟色胺功能下降,释放 5-羟色胺减少,突触间隙含量下降所致。5-羟色胺受体及其功能与抑郁症有关,其中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 5-羟色胺受体为:5-羟色胺 1A、5-羟色胺 1B、5-羟色胺 1D、5-羟色胺 2、5-羟色胺 6、5-羟色胺7受体。5-羟色胺 1A自身受体表达增加进而抑制5-羟色胺能神经传递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3.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亢进

激素与人的情绪有关。70 年代以来,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其中大脑边缘系统与下丘脑之间神经信息传递障碍与抑郁症的关系最为密切,海马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有关。通过监测血浆皮质醇含量及 24 小时尿 17-羟皮质类固醇的水平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分泌过多,且分泌的昼夜节律也有变化,提示抑郁症患者可能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障碍。

治疗

抑郁症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彻底消除临床症状;第二,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第三,预防复发。

另外,治疗应个体化,用药剂量逐步递增,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并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1. 药物治疗

是治疗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斯西酞普兰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如米氮平等)。

2. 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症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3. 物理治疗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调护

一、慎起居

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二、节饮食

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

三、畅情志

重视精神、心理治疗,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自杀倾向并予以制止和劝导。

参考文献

[1]曲淼,唐启盛.抑郁症与中医“郁证”的关系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1):11-13.

[2]马欢.抑郁症病因病机研究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37-538.

[3]郭雅明,刘翠峰.王彦恒治疗抑郁症经验[J].河北中医,2002,24(2):100-101.

[4]张剑.李辅仁治疗老年抑郁症经验[J].中医杂志,2000,41(4):208-209.

[5]徐永君(综述),盛慧(综述),倪鑫(审校).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3):323-326.

[6]张少丽,石少波.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2):156-160.

展开全文

小鹿中医

支持平台

扫描二维码安装

  • 购买服务

    对症选择名医
    一键购买服务

  • 问诊单填写

    填写详细问诊单
    医生了解更全面

  • 中医咨询

    名医在线咨询
    全面解答疑惑

  • 线上购药

    小鹿精选药材
    次日送货上门

下载小鹿中医客户端

小鹿中医

您手边的中医调理专家

下载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