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不适> 肾炎
肾炎
肾小球肾炎
定义
中医从风、湿、瘀血、脾肾虚损、邪入营血,肾络瘀阻六个方面对肾小球肾炎进行论述。肾小球肾炎内源于脾胃虚损,外因于感受风湿、湿热,瘀血痼于肾府所致。
临床以蛋白尿、血尿、水肿(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和高血压为主要特征,并常伴肾功能损害。
症状
1. 急性肾小球肾炎
1)水肿
70%~90% 的患者出现水肿,常为起病时的初发表现。轻者晨起眼睑水肿或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少数患者水肿较重,可波及全身和有浆膜腔积液。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为球-管功能失衡而致水钠潴留。2~4 周后大多可自行利尿消肿。
2)高血压
70%~90% 的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与水钠潴留有关,尿量增多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出现严重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如高血压长时期持续存在,可能预示病情的慢性化。
3)全身表现
可有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及腰酸痛等。
4)并发症
重症、不注意休息及治疗不当等可出现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2. 慢性肾小球肾炎
1)水肿
为慢性肾炎的主要症状。轻者仅出现于眼睑及踝部;重者可遍及全身甚至有浆膜腔积液。
2)高血压
50% 以上的患者出现血压升高,部分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高血压的程度差异很大,轻者 140/90 mmHg,重者在 200/120 mmHg以上。
3)尿改变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必有的临床表现。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部分类型的慢性肾炎均可发生血尿。
病因病机
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耗伤,导致风盛于内,湿邪留恋,瘀血停滞,脾肾虚损,肾络瘀阻,而发肾小球肾炎。
一、风
风为百病之长,慢性肾炎可因外风入侵,兼夹寒热湿毒,致肺脾肾功能受损,水液不行而发病。在发病过程中,也可出现内风表现,如晕眩、头痛、血压升高等。
二、湿
或由湿热之邪外侵,或由脾胃内伤而生湿,湿郁化热,湿热蕴结,缠绵难解,故慢性肾炎缠绵难愈。
三、瘀血
《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水湿与血瘀相互影响,瘀血既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影响气血阴阳正常生化,使湿热、浊邪难以清除,困着肾府。
四、脾肾虚损
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水湿内停,肾者水脏,肾气内伐,则外邪易于侵袭,日久发为此病。
五、肾络瘀阻
瘀是中医学对微循环障碍、血管炎症等一类疾病的病理概况。《医林改错》有“久病入络”之说。慢性肾炎是一种典型络脉瘀阻病变,血瘀是本病持续发展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
中医治疗
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照顾肾脏病变情况,以延缓病情进展:
一、水肿辨治
1)外邪束肺,三焦气化不利:治以宣肺清热利水。
2)脾虚湿滞:治以健脾理气利水。
3)脾肾阳衰:治以温补肾阳,健脾利水。
二、蛋白尿辨治
1)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
2)湿热蕴蓄:治以清热解毒利湿。
三、血尿辨治
1)热侵下焦,灼伤血络: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2)热结下焦,迫血妄行:治以泄热逐瘀止血。
3)气阴两虚,气不摄血:治以益气滋肾,固摄止血。
名老中医经验
一、邹云翔
邹云翔认为肾炎的发生,内因责之于肾气不足,外因缘于感受六淫与疮毒之邪。如肾气充足,纵遇六淫或疮毒之类侵袭,也不致受其所害而发肾炎。因此,维护肾气,加强肾脏气化功能,是治疗肾炎的根本原则。常用治法如下:
1)疏风宣肺利水:适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合并外感而兼肺卫症状者。
2)清肺解毒利水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肺经热毒特别是咽喉肿痛较著者。
3)降肺理气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水湿泛滥,上逆清窍,肺气不利者。
4)养肺滋肾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肾气阴已虚,肺热或湿热余邪未尽者。
5)疏达清里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由皮肤湿热毒邪内攻致病者。
6)补气固卫法:适用于慢性肾炎卫外不固而易患感冒者。
7)补气行水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水肿明显,属于脾肺气虚者。
8)健脾补肾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脾肾两虚者。
9)温阳利水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脾肾两虚者。
10)滋养肝肾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肝肾两虚者。
11)补气养阴法:适用于慢性肝炎气阴两虚者。
12)阴阳并补法:适用于慢性肾炎阴阳两虚者。
13)补肾固摄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肾虚不固,精微下泄者。
14)补气养血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气血两虚者。
15)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而兼有瘀血症状者。
16)清热渗湿法:适用于慢性肾炎湿热内蕴者。
17)疏滞泄浊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运用激素后无效且激素副作用明显者。
二、吕仁和
吕仁和认为,慢性肾炎迁延日久,缠绵不愈,肾元由虚损到劳衰,同时伴有气郁、血瘀、湿热、热毒等,故提出了分期辨治,以正虚辨证型、邪实定证候的治疗方案。将慢性肾炎Scr(血清肌酐)<177μmol/L称为前期,Scr(血清肌酐)>177μmol/L称为后期。其中慢性肾炎的前期辨证分为三型五候。
1. 三型
1)外邪束肺,三焦气化不利:治以宣肺清热利水。
2)脾肾(气)阳虚证:治以益气健脾,补肾助阳。
3)阴阳两虚证:治以调补阴阳。
2. 五候
1)肝郁气滞:治以疏肝理气。
2)血脉瘀阻:治以活血通络。
3)湿热阻滞:治以清热化湿。
4)痰湿不化:治以健脾化湿。
5)外感热毒:治以清热解毒。
西方医学
定义
肾小球肾炎又称肾炎,发生于双侧肾脏肾小球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病是常见的肾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急性肾炎起病急,病程短,好发于 4~14 岁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为自限性疾病。本病多发生在链球菌感染之后,大部分病例 2~3 周前有过咽炎、扁桃体炎等前驱感染,但感染程度与是否发病之间无平行关系。40% 的病人首先发现血尿而求医;90% 的病例出现水肿,轻者晨起后见眼睑浮肿,重者水肿延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出现气急和腹胀,部分病人血压升高且有头痛,小便化验几乎都含有蛋白尿或血尿。
病因
1. 急性肾小球肾炎
引起本病的致病菌主要是β溶血性链球菌A组12型等“致肾炎菌株”,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多为脓疱疮)等链球菌感染后。
2. 慢性肾小球肾炎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某些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有关。仅少数患者由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直接迁延或临床痊愈若干年后再发,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系各种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直接迁延发展的结果,起病属慢性。
发病机制
1. 急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主要为感染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链球菌的胞质或分泌蛋白的某些成分可能作为主要致病抗原,激发机体产生相应抗体,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已种植于肾小球的抗原与循环中特异抗体相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而致病。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和多种炎症介质(如血管紧张素Ⅱ、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肽、前列腺素类生物活性酯、蛋白质和胶原酶、凝血和纤溶系统因子、细胞粘附因子、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等)引发肾炎,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同时有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球炎性病变。
2.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炎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一般认为免疫机制是慢性肾炎的始发机制,在此基础上炎症介质参与,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和出现临床症状。在慢性进展过程中也有非免疫非炎症机制参与。
治疗
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不宜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同时防治并发症、保护肾功能。少数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予透析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法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同。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和高血压恢复正常。摄入富含维生素及适量蛋白质饮食;但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在水肿和高血压期予低盐饮食。明显少尿者限制水和钾的入量。
2. 治疗感染灶
对体内存在的扁桃体炎、咽峡炎、皮肤脓疱疮等感染灶,一般主张予青霉素治疗 10~14 日。
3. 对症治疗
利尿:水肿明显者使用利尿剂。
控制高血压:利尿可控制高血压。
防治并发症:防治高血钾、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
调护
一、节饮食
控制饮食结构,以富含维生素及适量优质动物蛋白质饮食为主,若处于水肿或高血压期,需低盐饮食,以减少肾脏负担。
二、强体质
慢性肾炎需要适当参加有氧运动,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御邪能力。
三、调情志
保持良好心情,减少心理压力。
四、规律生活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若生活无规律,则会加重身体负担,进一步加重疾病。
参考文献
[1]史广宇,单书健.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华•肾炎尿毒症专辑[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119
[2]吕仁和.慢性肾炎分期辩治[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2):11
[3]彭建中.赵绍琴教授辩治慢性肾病的学术思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5):39
[4]邹燕琴.邹云翔学术思想研究选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
[5]张佩青,李宝棋,马龙济.张琪从湿热论治慢性肾病经验举要[J].黑龙江中医药,19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