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问诊著名小儿咳喘专家
相关不适

首页 > 全部不适> 小儿咳喘

小儿咳喘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点此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享到: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就诊科室

    儿科

  • 常见证型

    肺脾肾虚、食积肺热

  • 病因病机

    可由外感六淫、情志内伤、内有宿痰等所致

有1位擅长治「小儿咳喘」的专家

小儿咳喘

定义

小儿咳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以刺激性干咳、咳嗽较剧烈、夜间与晨起咳嗽为甚为重要特征,无明显的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咳,病名,出《素问•咳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皆可致咳。《济生方•咳嗽》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是观之,皮毛始受邪气,邪气先从其合,然后传为五脏六腑之咳,外则六淫所伤,内则七情所感。”《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有声无痰曰咳。非无痰,痰不易出也。”喘,《说文》谓之“疾息也”。

小儿咳喘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Osthma,CVA)。CVA又称隐匿型哮喘或咳嗽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也可认为是典型哮喘的前驱表现。CVA是儿科的常见病,其临床特点为无喘息或呼吸困难症状的持续性、反复性、顽固性的咳嗽。

症状及伴随症状

以小儿刺激性干咳、咳嗽较剧烈、夜间与晨起咳嗽为甚为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可伴有胸脘痞闷、纳呆体倦;或面赤、手足心热、夜卧不安、喜俯卧、大便干结;或倦怠乏力、四肢不温、纳呆便溏;或口臭、易怒、下眼睑色青等症状。

病因

一、李立新

李立新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哮喘相似,都是内有伏痰,外有诱因相触而发。从中医学角度看,病机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加之平素乳食无度,过食肥甘生冷,致使饮食不能及时腐熟运化,形成食积,停滞于中焦,导致气滞湿生,上贮于肺;或食积郁久化热生痰,上犯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伤食积滞致腑气不畅,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以致咳嗽。

本病的前驱症状多为食积,痰伏肺内,外因风邪触动,肺气上逆而发咳嗽。其病位在肺,病性属热,病理因素为食积、气滞、血瘀,痰伏。若咳久不愈,可发展为哮喘。

二、朱杰曰

朱杰曰认为哮咳者,哮喘之渐也。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与哮喘相似,而又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内外合邪、气滞血瘀、正虚邪恋。即素体痰湿内蕴(过敏体质),复加外感风邪(风寒、风热)或吸入过敏原(亦可归于“风”的范畴)后,引起肺气不宣,气道闭阻,气郁化热、耗伤气阴,或肺气不畅、肺络瘀滞,终致缠绵难愈。患者因病致虚(肺脾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又因虚致敏(肺虚失宣、脾虚生痰),增强了气道反应性。病理因素则不外乎风、痰、瘀、虚等,风、痰、瘀为标,虚为其本。

三、周亚兵

周亚兵认为,本病临床分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急性期病变脏腑在肺和肝,慢性缓解期病变脏腑在肺、脾、肾。

四、徐荣谦

徐荣谦认为,本病为外感风邪内犯于肺,风盛生痰,风痰内伏,黏阻气道,闭郁肺气,导致肺失宣肃,形成肺风咳嗽,久而不已。胶痰内伏是病理基础,感受风邪是发病诱因,而风痰阻肺为主要病理机转。该病具有阵发、突发的特性,常伴有咽干咽痒、咽痒即咳、难以克制的特点,符合风证之“风盛挛急”的特征。同时强调春季乍暖还寒,风邪易夹寒夹热;夏季暑热当令,风邪易夹暑热;秋季燥金用事,风邪易夹燥邪;冬季气候严寒,风邪往往夹有寒邪。

五、斯建中

斯建中认为瘀血既是小儿CVA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肺络瘀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小儿CVA为久病顽疾,符合中医“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观点。临床上种种病机均可导致血瘀,但由于病程的长短、体质的强弱及发病后的不同阶段等因素的差异,使血瘀形成的机理也不尽相同,有久咳耗气,肺气虚损,血滞成瘀;久咳伤阴,阴虚火旺,灼血为瘀;久咳损阳,虚寒内生,寒凝血瘀;宿痰伏肺,痰阻气机,血滞成瘀。

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壅痰阻。

一、发病

本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初发年龄以 1 至 6 岁为多见。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秋季、春季气候多变时易于发病。

二、病位

主要在肺,常累及脾、肾。

三、病性

发作期以邪实为主,迁延期邪实正虚,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四、病势

小儿咳喘的发病,是由于内有宿痰而复感外邪的结果。本病的发作,主要在于痰饮久伏,一触即发,反复不已。

第一时期即发作期(咳期),属于实咳,病位主要在肺,病势尚轻,往往表现为持久不息的咳嗽;第二阶段即缓解期(痰期),病位主要在脾,喘证发作,咳逆倚息;第三阶段即恢复期(根期),病位在肺、脾、肾,患儿咳止痰消,但尚有肺脾肾虚、食积肺热之争象,表现为肺、脾、肾三脏大虚,痰饮留伏。

五、病机转化

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较差,一旦受外邪侵袭,肺卫受邪,肺气郁闭不宣,不得清肃,影响肺气的宣降,则发为咳喘;或因脾胃虚弱,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而导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酿成痰壅塞气道而致咳喘。若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伤正气,而致咳喘屡作。

辨证论治

一、发作期

症见咳嗽,呈阵发性呛咳,少痰或无痰,黏稠难咯,以夜间、晨起明显。面赤、手足心热,夜卧不安,喜俯卧,大便干或秘结。

小儿素体肺脾肾虚,或嗜食肥甘厚味,形成痰蕴状态,肺络受阻,每遇诱发因素,痰邪搏击气道,则呈阵发性呛咳。肺气虚,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而致肺气上逆作咳;肺经起于中焦,循行胃口,饮食生冷酸咸甜腻,循经上扰可作咳;肾气虚,肾不纳气,可致咳重。

治宜解痉降逆,固本止咳。

二、缓解期

症见咳嗽明显减轻,痰多,质地清稀,色白易咯,喉中痰鸣。胸脘痞闷,纳呆体倦,大便不实,面色晄白。

久咳伤肺,久嗽伤脾,痰瘀难去,则咳嗽,痰多,喉中痰鸣;脾虚失健则胸脘痞闷,纳呆体倦,大便不实。

治宜健脾化痰,固本止咳。

三、稳定期

1. 肺脾肾虚

症见无咳嗽及喉中痰鸣,倦怠乏力,四肢不温,汗出,纳呆便溏,易外感,面色晄白。

邪去正伤,肺虚不固,脾虚不运,肾虚失于温煦,则倦怠乏力,四肢不温,汗出,纳呆便溏,易感。

治宜补肺健脾,固本止咳。

2. 食积肺热

症见无咳嗽及喉中痰鸣,神烦,面赤,唇红,手足心热,口臭,食少或暴饮暴食,易怒,下眼睑色青,大便干,小便黄,反复外感。

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致小儿饮食难化,积滞于中脘。气滞不行则腹痛腹胀;食积化热,热盛则面赤、唇红、手足心热、大便干、小便黄;脾开窍于口,热邪上攻则口臭;热邪内扰则神烦易怒;阳热偏盛,阴阳失衡,则反复易感。

治宜清肺消食,固本止咳。

鉴别

一、急性传染病早期

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麻疹、百日咳、水痘、幼儿急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其演变特点加以鉴别。

二、急性感染性喉炎(急喉瘖)

本病初起仅表现发热、微咳,当患儿哭叫时可闻及声音嘶哑,病情较重时可闻及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喉鸣。

三、肺炎

小儿咳喘临床表现以刺激性干咳、咳嗽较剧烈、夜间与晨起咳嗽为甚为重要特征,无明显的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多数不发热,常反复发作,多有过敏史;肺炎以发热、咳嗽、咳痰、气急、鼻扇为主症,多数发热,两肺听诊以固定的湿罗音为主,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时,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阴影。

预后转归

本病若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若未及时医治,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使肺脏虚损,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可转化为肺痿,若肺脾肾三脏受损还可向肺胀转化。

调护

1)重视预防复发,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气候转变或换季时,要预防感冒诱发咳喘,有外感病证要及时治疗。
3)有咳喘病史,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大量出汗诱发哮喘。
4)居室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季要暖和,夏季要凉爽通风。避免接触特殊气味。
5)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进食生冷油腻、辛辣酸甜以及海鲜鱼虾等容易过敏食物,以免诱发咳喘。
6)注意心率、脉象变化。

参考文献

[1]徐荣谦.中医儿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1:159-163.

[2]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137-141.

[3]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676-682.

[4]陈雪丽.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喘咳107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4:3253-3254.

[5]王莹.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6]伍利芬.加味芎蝎散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7]宁彦柳.12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型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8]张海军.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辨证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9]刘应科,孙光荣.小儿咳喘病证辨治心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1:1-5.

[10]周妍.小儿咳喘的中医证治[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8,01:63.

[11]李立新.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7,27(7):7-8.

[12]朱杰.哮咳者,哮喘之渐也_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一得[J].天津中医药,2007,24(5):393-394.

[13]周亚兵.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辨治思路[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14-15.

[14]伍利芬.徐荣谦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中医杂志,2008,9(9):785.

[15]斯建中.从疲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4):10-11.

展开全文

小鹿中医

支持平台

扫描二维码安装

  • 购买服务

    对症选择名医
    一键购买服务

  • 问诊单填写

    填写详细问诊单
    医生了解更全面

  • 中医咨询

    名医在线咨询
    全面解答疑惑

  • 线上购药

    小鹿精选药材
    次日送货上门

下载小鹿中医客户端

小鹿中医

您手边的中医调理专家

下载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