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问诊著名带下症专家
相关不适

首页 > 全部不适> 带下症

带下症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点此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享到: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就诊科室

    妇科

  • 常见证型

    脾肾亏虚、阴虚夹湿、湿热下注、热毒蕴结、肝肾亏损、血枯淤阻

  • 病因病机

    可由脾肾亏虚、阴虚夹湿、湿热下注、热毒蕴结、肝肾亏损、血枯淤阻等所致

有1位擅长治「带下症」的专家

带下症

定义

带下症是指带下量明显改变,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可见带下色淡、质稀或色黄、质稠、有秽臭;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常伴见阴中干痒涩痛,甚至阴部萎缩。

西方医学中,白带异常亦指白带的色、质、量发生异常改变。临床可见脓性白带、乳酪状白带、豆腐渣样白带、血性白带、黄色水样白带、排尿障碍伴白带增多、无色透明黏性白带、黄色黏液性白带等。

症状及伴随症状

以带下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为主要症状,可伴有面色萎黄、四肢倦怠、脘胁不舒、纳少便溏;或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或阴部瘙痒、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或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或腰骶酸痛、烦热头晕、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经行腹痛、经色紫黯、有血块、肌肤甲错等症状。

病因

一、带下过多

湿邪是导致带下过多的主要原因,但有内湿和外湿之别。内湿常因肝脾肾三脏失调: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水湿内停;肝郁侮脾,肝火挟脾湿下注。外湿则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摄生不洁,或不洁性交等,以致感受湿热毒虫之邪。

1. 脾虚

素体脾虚,或饮食所伤,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气结,损伤脾气,脾虚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以化血,反聚而成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为带下过多。

2. 肾阳虚

素体阳虚,或房劳多产,或年老体虚,或久病伤肾,肾阳虚,命门火衰,气化失常,水湿下注,任带失约;或因肾气不固,封藏失职,精液滑脱而致带下过多。

3. 阴虚夹湿

素体阴虚,或年老真阴渐亏,或久病失养,暗耗阴津,相火偏旺,阴虚失守,复感湿邪,伤及任带而致带下过多。

4. 湿热下注

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湿热内犯;或淋雨涉水,或久居湿地,感受湿邪,蕴而化热,伤及任带;或脾虚生湿,湿蕴化热;或肝郁化热,肝气乘脾,脾虚失运,肝火挟脾湿流注下焦,损伤任带二脉而致带下过多。

5. 热毒蕴结

摄生不慎,或妇科手术消毒不严,或经期、产后胞脉空虚,忽视卫生,热毒乘虚直犯阴器、胞宫。或因热甚化火成毒,或湿热遏久成毒,热毒损伤任带二脉而为带下过多。

二、带下过少

带下过少主要是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渗润阴道。肝肾亏损、血枯瘀阻是导致带下过少的病因。

1. 肝肾亏损

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或房劳多产,大病久病,耗伤精血,或年老体弱,肾精亏损,或七情内伤,肝肾阴血暗耗。肝肾亏损,血少精亏,阴液不充,任带失养,不能滋润阴道,发为带下过少。

2.血枯瘀阻

素体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多堕胎多产,大病久病,暗耗营血;或产后大出血,血不归经;或经产感寒,余血内留,新血不生,均可致精亏血枯,瘀血内停,瘀阻血脉,精血不足且不循常道,阴津不得渗润胞宫、阴道,发为带下过少。

病机

一、发病

本病多发生于平素体虚的女性。

二、病位

本病当责之脾肾之虚,或湿热内侵阴器、胞宫,累及任脉、带脉所致。

三、病性

主要为虚证或本虚标实证。

四、病势

本病若及早治疗,预后较好;若带下日久,阴液耗损,可致虚实错杂,或虚者更虚,或影响经孕。

五、病机转化

《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症。”若经期涉水淋雨,感受寒湿,或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湿毒邪气乘虚内侵胞宫,以致任脉、带脉损伤,发为本病。若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或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关门不固,精液下滑;或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之邪,伤及任带,均可致带下症。

辨证论治

一、带下过多

1. 脾虚证

症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面色㿠白或萎黄,四肢倦怠,脘胁不舒,纳少便溏,或四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或腻,脉细缓。

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湿邪下注,损伤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过多;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㿠白或萎黄,四肢倦怠;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四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或腻,脉细缓,均为脾虚湿困之征。

治宜健脾益气,温阳除湿。

2. 肾阳虚证

症见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暗,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封藏失职,精液滑脱而下,故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为肾之府,故肾虚则腰酸如折;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胞宫,故小腹冷痛;阳气不能外达,则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肾阳虚不能上温脾阳,则大便溏薄;不能下暖膀胱,故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亦为肾阳虚之征。

治宜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3. 阴虚夹湿证

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腰腿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或烘热汗出,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损伤血络,或复感湿邪,损伤任带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色白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则腰膝酸软;阴虚生内热,则五心烦热,咽干口燥,阴部灼热感或瘙痒;虚阳上扰,则头晕,烘热汗出,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均为阴虚夹湿之征。

治宜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4. 湿热下注证

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蕴结于下,损伤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脓,质黏稠,或浊如豆渣样,有秽臭,阴痒;湿热蕴结,阻遏气机,则小腹作痛;湿热内盛,阻于中焦,则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

治宜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5. 热毒蕴结证

症见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烦热头晕,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热毒损伤任带,故带下赤白,或五色带下;热毒熏蒸,则带下质黏如脓样,臭秽难闻;热毒伤津,则烦热头晕,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均为热毒之征。

治宜清热解毒。

二、带下过少

1. 肝肾亏损证

症见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部干涩灼痛,或伴阴痒,阴部萎缩,性交疼痛,甚则性交干涩困难;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烘热汗出,烦热胸闷,夜寐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脉弦细。

肝肾亏损,血少津乏,阴液不充,任带失养,不能润泽阴道,发为带下过少;阴虚内热,灼津耗液,则带下更少,阴部萎缩,干涩灼痛,阴痒;精血两亏,清窍失养,则头晕耳鸣;肾虚外府失养,则腰膝酸软;肝肾阴虚,虚热内生,则烘热汗出,烦热胸闷,夜寐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脉弦细等均为肝肾亏损之征。

治宜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2. 血枯瘀阻证

症见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中干涩,阴痒;或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或经行腹痛,经色紫黯,有血块,肌肤甲错,或下腹有包块;舌质黯,边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精血不足且不循常道,瘀阻血脉,阴津不得敷布,则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中干涩,阴痒;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则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血虚气弱,则神疲乏力;瘀血内阻,气机不畅,则经行腹痛,经色紫黯,伴有血块;瘀血内阻,肌肤失养,则肌肤甲错;舌质淡黯,边有瘀点瘀斑,脉细涩均为血枯瘀阻之象。

治宜补血益精,活血化瘀。

鉴别

一、经间期出血

带下赤色时应与本病鉴别。经间期出血指月经周期正常,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出血,一般持续 3-7 日可自行停止。赤带者,其出现无周期性,且月经周期正常。

二、经漏

带下赤色时应与本病鉴别。经漏指精血非时而下,淋漓不尽,无正常月经周期可言。而赤带者月经周期正常。

三、阴疮

带下赤白时应与本病鉴别。阴疮溃破时虽可出现赤白样分泌物,但伴有阴户红肿热痛,或阴户结块,带下病无此症状。

四、子宫粘膜下肌瘤

带下赤白或黄带淋漓时应与本病鉴别。子宫粘膜下肌瘤突入阴道伴感染时,可见脓性白带或赤白带,或伴臭味,与黄带、赤带相似。通过妇科检查可鉴别。

五、白浊

带下色白时应与本病鉴别。白浊是指尿窍流出浑浊如米泔的一种疾患,多随小便排出,可伴有小便淋漓涩痛。

六、席汉氏综合征

当带下过少时应与本病鉴别。席汉氏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大出血、休克造成垂体前叶急性坏死,丧失正常分泌功能而引起。临床表现为产后体质虚弱,面色苍白,无乳汁分泌,闭经,阴部萎缩,性欲减退,并有畏寒、头昏、贫血、毛发脱落等症状。

预后转归

带下症非器质性病变者,经过及时治疗多可痊愈,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病情迁延日久,致使邪毒上客胞宫、胞脉,可导致月经异常、癥瘕和不孕症等病证。若带下病日久不愈,且带下秽臭伴癥瘕或形瘦者,要注意排除宫颈及宫内膜恶性病变。若卵巢早衰或因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引起的带下过少,则预后较差。

调护

一、起居有常

保持外阴清洁干爽,勤换内裤,注意经期、产后卫生,禁止盆浴;经期勿冒雨涉水和久居阴湿之地,以免感受湿邪;做好避孕工作,避免多次人工流产。

二、既病防变

对具有交叉感染的带下病,在治疗期间需禁止性生活,性伴侣应同时接受治疗,并禁止游泳和使用公共洁具;及早治疗可导致卵巢功能降低的原发病,并尽量采用保护性治疗。

三、饮食有节

不宜过食肥甘或辛辣之品,以免滋生湿热;平素可多食用豆制品。

四、勤加监测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家林. 带下病病机及证治[J]. 四川中医, 1986(3).

[2]邓高丕, 缪江霞. 带下病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 2001, 24(2):59-61.

[3]盛薪潼. 带下病中医诊断治疗方法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2, 08(4):156-157.

[4]陈梅, 权艳, 马永琴. 带下病中医治疗近况[J]. 黑龙江中医药, 1996(6).

[5]赵晓莉. 中医辨证治疗带下病体会[J]. 现代中医药, 2009, 29(5):20-21.

展开全文

小鹿中医

支持平台

扫描二维码安装

  • 购买服务

    对症选择名医
    一键购买服务

  • 问诊单填写

    填写详细问诊单
    医生了解更全面

  • 中医咨询

    名医在线咨询
    全面解答疑惑

  • 线上购药

    小鹿精选药材
    次日送货上门

下载小鹿中医客户端

小鹿中医

您手边的中医调理专家

下载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