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不适>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
定义
尖锐湿疣又称尖圭湿疣、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少数通过间接接触传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大多发生于18~50岁的中青年人。(张学军.皮肤性病学)大约经过半个月至8个月,平均为3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这种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比如:光动基因免疫疗法,光动力治疗、细胞因子主动免疫疗法、手术、激光、冷冻疗法等等,这些疗法中只有光动基因免疫疗法才能彻底治愈尖锐湿疣。同时尖锐湿疣不及时治疗的话对男性朋友的健康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很多人因对尖锐湿疣的症状不了解而延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
尖锐湿疣属中医所谓“疣目”、“千日疮”范畴。生于前后阴皮肤黏膜交界处的疣由于湿润柔软,形如菜花,污秽而色灰,故民间有“菜花疮”之称。现代中医则予以定名,赵炳南老中医名之曰“瘙瘊”,俗称“臊瘊”。(瞿幸.中医皮肤性病学)
症状
1)常见的发病部位是男性生殖器的冠状沟、尿道口、阴茎根部、肛周;女性的阴道口、大小阴唇、宫颈等;偶见口腔、女性乳房等处。
2)皮损初起单发,常多发,为粉红色、肉色、灰褐色丘疹,增大融合成乳头状、鸡冠状、菜花状高起的赘生物,少数呈乳头瘤样增殖的巨大型。疣体表面易糜烂、出血及继发感染。
3)无自觉症状,亦可有刺痒、异物感、压迫感或疼痛。
4)女性可伴有白带增多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性滥交或房事不洁,感受秽浊之毒,邪毒蕴聚,酿生湿热,湿热下注皮肤黏膜而发生赘疣。湿毒缠绵难去,易于耗伤正气,致脾虚毒蕴而反复发作。故临床上常分为湿毒下注证和湿热毒蕴证论治。
中医治疗
内治法
1. 湿毒下注证
证候:外生殖器或肛门等处出现疣状赘生物,颜色灰褐或淡红,质地柔软,表面秽浊潮湿,触之易出血,恶臭;伴小便色黄或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皮损鲜红广泛者,加马齿苋、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瘙痒重者加地肤子、白鲜皮等。
2. 脾虚毒蕴证
证候:外生殖器或肛门等处反复出现疣状赘生物,屡治不愈;伴体弱肢倦,食少纳差,声低懒言,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化湿解毒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皮损干燥粗糙者,加红花、桃仁、浙贝;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者,加生黄芪、当归。
外治法
可用龙胆草、虎杖、大黄、香附各30g,枯矾、皂矾、莪术、各20g,侧柏叶、薏苡仁各50g,煎水,先熏后洗,每天1-2次。
疣体较小者,可用五妙水仙膏或鸦胆子捣烂点涂疣体。使用时应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
西方医学
定义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以肛门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大多发生于18~50岁的中青年人。大约经过半个月至8个月,平均为3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此病较为常见,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病因和传播
HPV有不同的亚型。最常引起尖锐湿疣的HPV有6、11等。HPV在人体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易生存繁殖,故外生殖器和肛周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性接触传染
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故本病在性关系紊乱的人群中易发生。
2. 间接接触传染
少部分患者可因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传播而发病,如内衣、内裤、浴巾、澡盆、马桶圈等。
3.母婴传播
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传播而发生婴儿的喉乳头瘤病等。
发病机制
尖锐湿疣是一种因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导致的性传播疾病。从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到发病还需要一个过程。
侵犯鳞状上皮
所有类型的鳞状上皮都能被人类乳头瘤病毒所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宿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后,通过微小糜烂面而进入细胞内,停留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及转录。
潜伏与复制
人类乳头瘤病毒DNA还可以整合入宿主细胞的DNA,随宿主细胞的DNA同步复制,致使被感染的所有细胞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在潜伏感染期中,病毒以染色体外自我复制的质粒或游离基因形式存在。这些基因组也能感染邻近的细胞
表皮疣状增生
人类乳头瘤病毒复制始于基底细胞。随着细胞的分化而进行DNA复制和翻译,这一过程便与上皮层细胞增生有关,这是可产生棘皮症、角化不全症和过度角化症。组织学正常的上皮细胞内也可含有人类乳头瘤病毒DNA,治疗后残留的DNA与疾病的复发有关。
血中出现人类乳头瘤病毒DNA和抗体
尖锐湿疣患者的血清中可检出抗病毒衣壳抗体,外周血、外周血单核细胞及羊水中均可检出人类乳头瘤病毒DNA。虽然人类乳头瘤病毒的血源性传播尚未过先例,但尖锐湿疣患者的血液中持久含有人类乳头瘤病毒表明人类乳头瘤病毒可能转移至体内其他部位。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8个月,平均3个月,主要发生在性活跃的人群。
1. 典型的尖锐湿疣
生殖器和肛周为好发部位,男性多见于包皮、系带、冠状沟、龟头、尿道口、阴茎体、肛周、直肠内和阴囊,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后联合、前庭、阴蒂、宫颈和肛周。偶可见于阴部及肛周以外的部位,如腋窝、脐窝、口腔、乳房和趾间等。女性阴道炎和男性包皮过长是尖锐湿疣发生的促进因素。
损害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单个或群集分布,湿润柔软,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鸡冠状或菜花样突起。红色或污灰色。根部常有蒂,且易发生糜烂渗液,触之易出血。皮损裂缝间常有脓性分泌物郁积,致有恶臭,且可因搔抓而引起继发感染。本病常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异物感、痛、痒感或性交痛。直肠内尖锐湿疣可发生疼痛、便血、里急后重感。
2. HPV亚临床感染
指HPV感染后在临床上肉眼不能辨认,但以醋酸白试验(用5%醋酸溶液涂抹或湿敷后发现局部发白)、组织病理或核酸检测技术能够发现HPV感染的证据。
治疗
尖锐湿疣的治疗必须采用综合治疗。
1. 治疗诱因(包皮过长、阴道炎、包皮龟头炎、淋病等)。
2. 提高机体免疫力。
3. 化学治疗
1)0.5%鬼臼毒素酊(或0.15%霜)适用于治疗直径≤10mm的生殖器疣,临床治愈率可达90%左右。用药疣体总面积不应超过10cm2,日用药总量不应超过0.5ml。用药后应待局部药物自然干燥。副作用以局部刺激作用为主,可有瘙痒、灼痛、红肿、糜烂及坏死。另外,此药有致畸作用,孕妇忌用。
2)5%咪喹莫特霜治疗尖锐湿疣,疣体的清除率为37%-50%。(田洪青,杜东红.咪喹莫特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J].)该疗法的优点为复发率低,约为13%。出现红斑不是停药指征,出现糜烂或破损需要停药并复诊,由医生处理创面及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副作用以局部刺激作用为主,可有瘙痒、灼痛、红斑、糜烂。妊娠期咪喹莫特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孕妇忌用。
3)80%~90%三氯醋酸或二氯醋酸需由医生实施治疗。使用时,在疣损害上涂少量药液,待其干燥,此时见表面形成一层白霜。在治疗时应注意保护周围的正常皮肤和黏膜,如果外用药液量过剩,可敷上滑石粉,或碳酸氢钠(苏打粉)或液体皂以中和过量的、未反应的酸。此药不能用于角化过度或较大的、多发性以及面积较大的疣体。不良反应为局部刺激、红肿、糜烂等。
4. 冷冻疗法
利用-196℃低温的液氮,采用压冻法治疗尖锐湿疣,促进疣组织坏死脱落,操作简便、高效,病人易耐受。本法适用于数量少,面积小的湿疣,可行1~2次治疗,间隔时间为一周。
5. 激光治疗
通常用CO2激光,采用烧灼法治疗尖锐湿疣,对单发或少量多发疣体可行一次性治疗,对多发或面积大的疣体可行2~3次治疗,间隔时间一般为一周。
6. 电灼治疗
采用高频电针或电刀切除湿疣。本疗法适应数量少,面积小的湿疣。
7.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ALA-PDT疗法)
本法可选择性杀伤增生旺盛细胞,不仅对肉眼可见的尖锐湿疣有破坏作用,还可清除亚临床损害和潜伏感染组织。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8. 手术治疗
适用于巨大尖锐湿疣,对疣体整个或分批切除。
9. 免疫疗法
不主张单独使用,可作为辅助治疗及预防复发。可用干扰素肌内、皮下和损害基底部注射,白介素-2皮下或肌内注射,聚肌胞肌内注射等。
调护
1)保持清洁卫生,特别是外生殖器部位的洁净干燥。
2)力戒多性伴生活,注意性行为安全。
3)外出注意寝具及密切接触用具是否卫生。
参考文献
[1]瞿幸.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2]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田洪青,杜东红.咪喹莫特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3)
[5]王君.中医综合治疗尖锐湿疣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B,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