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问诊著名便血专家
相关不适

首页 > 全部不适> 便血

便血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点此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享到: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就诊科室

    消化科

  • 常见证型

    肠道湿热、脾胃虚寒

  • 病因病机

    可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体虚等所致

有1位擅长治「便血」的专家

便血

定义

一、中医

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显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二、西医

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便血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症状及伴随症状

以在便前或便后发生大便下血,色鲜红、暗红或紫暗,甚至色黑如漆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腹痛不适、口黏口苦、食少纳差;或脘腹隐痛、怯寒肢冷、纳差便溏、神疲懒言等症状。

病因

一、感受外邪

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热邪所致者为多。如风、热、燥邪损伤上部脉络,则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热邪或湿热损伤下部脉络,则引起尿血、便血。

二、饮食不节

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失统摄,而引起吐血、便血。

三、劳倦过度

心主神明,神劳伤心;脾主肌肉,体劳伤脾;肾主藏精,房劳伤肾。劳倦过度会导致心、脾、肾气阴的损伤。若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损伤于阴,则阴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四、久病或热病之后

久病或热病导致血证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久病或热病使阴精伤耗,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久病或热病使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久病入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

病机

一、发病

多发病于火热亢盛之人与脾胃虚寒之人。

二、病位

病位主要位于胃肠,与脾密切相关。

三、病性

由火热亢盛所致者属于实证;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属于虚证。

四、病势

实证和虚证虽各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机,但在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常发生实证向虚证的转化。

五、病机转化

热邪或湿热损伤下部脉络,则引起便血。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便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失统摄,而引起便血。久病或热病使阴精伤耗,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便血;久病或热病使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便血血;久病入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便血。

辨证论治

治疗便血,应针对各种便血的病因病机,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景岳全书•血证》说:“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概而言之,对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一、治火

火热熏灼,损伤脉络,是血证最常见的病机,应根据证候虚实的不同,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并应结合受病脏腑的不同,分别选用适当的方药。

二、治气

气为血帅,气能统血,血与气密切相关,故《医贯•血症论》说:“血随乎气,治血必先理气。”对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

三、治血

要达到治血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根据各种证候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其中包括适当地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 便血为胃肠脉络受伤所致,临床分肠道湿热与脾胃虚寒两类,其治疗分别予以清热化湿和健脾益阳为基本原则。

治疗

一、肠道湿热

症状:便血伴大便秽腻不畅,腹痛不适,口黏而苦,纳谷不香。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辩证分析:恣食肥甘厚味,湿热下移大肠,热伤大肠脉络,血随便下,故见便血;湿热粘滞,故大便秽腻不畅;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气机不利故腹痛;湿热困于肠胃,运化失调,则口黏而苦,纳谷不香。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肠道有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二、脾胃虚寒

症状:便血紫暗或黑色,脘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怯寒肢冷,纳差便溏,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辩证分析: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脾失统摄,血溢肠中,故便血紫暗或呈黑色;脾阳不足,运化无力,故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脾主四肢肌肉,阳气不能温煦,故怯寒肢冷;脾胃阳虚,生化无权,则纳差便溏;阳气不足则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弱,皆为脾胃虚寒之象。

治法: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鉴别

一、与痢疾相鉴别

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便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相兼,与痢疾不同。

二、与痔疮相鉴别

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的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三、与肛裂相鉴别

引起的便血在临床上也是较常见的,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血,便后有肛门剧烈痛疼。

四、与直肠恶变相鉴别

此类疾病引起的便血与痔疮较为相似,便血呈鲜红色,成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门直肠下坠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数增加,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五、与直肠、结肠息肉相鉴别

引起的便血,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一些患者在大便的表面带沟槽。

六、与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引起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脓血便,并伴有下腹痛、发热、便频及里急后重等症。

七、便血的自身鉴别

1)近血:为先血后便的病症,病位在肛门及大肠。
2)远血:为先便后血的病症,病位在胃及小肠。
3)肠风:为风热客于肠胃引起,证见便血,血清而鲜,病属实热。
4)脏毒:为湿热留滞肠中,伤于血分引起,证见便血,血浊而暗,病属湿热偏盛。

预后转归

便血的预后,主要与下述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引起便血的原因,一般来说,外感易治,内伤难治,新病易治,久病难治;二是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有关。出血量少者病轻,出血量多者病重,甚至形成气随血脱的危急重病;三是与兼见症状有关。出血而伴有发热、咳喘、脉数等症者,一般病情较重。正如《景岳全书•血证》说:“凡失血等证,身热脉大者难治,身凉脉静者易治,若喘咳急而上气逆,脉见弦紧细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调护

一、一般护理

患者应安置在环境安静、舒适、温暖的病室内,轻者卧床休息,可下床上厕所;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证睡眠,减少和消除外界不良刺激,可减少出血和促进止血。及时配好血型和备血,以备输血时用。应尽快输液,开始时输液宜快,及早纠正血容量,待补足血容量后输液应适度、尤其是老年患者,防止因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二、心理护理

患者便血后常会紧张不安,产生恐惧心理,护士应及时倒去血便,减少患者的不安情绪,同时安慰和关心患者,消除其焦虑、恐惧等心理。让其安静,说明安静和休息有利于止血,以免因精神紧张导致反射性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告诉患者经积极治疗,病情会很快好转。医护人员尽可能不远离患者,准许家属在旁陪伴,让患者有安全感。直肠出血可引起患者严重的焦虑、抑郁等,护士必须认真倾听其倾诉,同他们交谈,使患者充分了解情况,避免紧张情绪。

三、观察病情变化

1. 观察出血对患者机体的生理影响
1)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一般每 30 分钟~1 小时测量一次,并详细记录。
2)观察神志和意识的改变,患者安静、意识清楚表示脑血供充足;若患者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甚至意识模糊,提示为重度出血后脑缺血的表现。
3)观察皮肤色泽和肢体温度的变化,重度出血时患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发白、四肢厥冷,提示周围循环衰竭;当皮肤颜色转红、肢体转暖、面色出现红润,说明休克情况好转。
4)观察粪便的性质、颜色和量。
观察尿量变化,对出血量大者,应放置导尿管,测每小时尿量,应保持每小时尿量 25 ml以上。
5)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计数来反映出血量。
2. 观察出血是否停止或继续出血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脉搏、血压反复测定均已正常,粪便颜色转为正常,提示出血停止。如有下列情况提示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必须及时采取积极措施:

1)反复便血,由黑便转为鲜红色;黑便或暗红色便次数增多且变成稀薄,由柏油样便或暗红色便转为鲜红色便,肠鸣音亢进。
2)周围循环衰竭持续存在,经补足血容量仍无好转,脉搏、血压仍不稳定,中心静脉压下降。
3)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持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升高,在尿量正常情况下,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升高。

四、饮食护理

急性大量便血者应禁食。如需做粪便隐血试验者,应在检查前3天开始忌食肉类、猪肝、动物血等。少量便血且临床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改为半流质饮食。尽量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渣食物,指导患者不食生拌粗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或硬食,以减少食物对肠道黏膜刺激,防止再出血。长期便血者可致贫血,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牛肉、肝、蛋黄、豆制品、菠菜、油菜、海带等。

五、预防并发症护理

频繁的便血会引起肛门皮肤黏膜糜烂,便后应及时用软纸擦干,保持肛门皮肤干燥,必要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鞣酸软膏。对肛裂、痔引起便血者可用高锰酸钾坐浴,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并能清洁肛门的分泌物,有利于痔、肛裂的愈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发生,必要时给缓泻剂,防止用力排便导致再次出血。

参考文献

[1]任海燕,秦惠基.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及护理研究新进展[J].山西护理杂志;2000年01期

[2]陈桂林.2例水合氯醛灌肠致新生儿便血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3):1021-1021.

[3]韦衡秋.便血的护理体会[J].广西中医药,2001,24(3):181-182.

[4]徐春红.中医辨证施护在便血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13(27).

[5]刘娟,张国来,李江书,等.便血患儿74例结肠镜检查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557-8557.

展开全文

小鹿中医

支持平台

扫描二维码安装

  • 购买服务

    对症选择名医
    一键购买服务

  • 问诊单填写

    填写详细问诊单
    医生了解更全面

  • 中医咨询

    名医在线咨询
    全面解答疑惑

  • 线上购药

    小鹿精选药材
    次日送货上门

下载小鹿中医客户端

小鹿中医

您手边的中医调理专家

下载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