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问诊著名湿疹专家
相关不适

首页 > 全部不适> 湿疹

湿疹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点此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享到: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就诊科室

    皮肤科

  • 常见证型

    湿热蕴肤、湿热侵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血热夹湿

  • 病因病机

    可由禀赋不足、风湿客肤、脾失健运、营血不足、湿热稽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等所致

有1位擅长治「湿疹」的专家

湿疹

定义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是由票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处,易于湿烂流津的疫痒性渗出性皮肤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以先天禁赋敏感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

中医认识湿疹由来已久,古籍书记载很多。本病的急性期一般认为是“疮”,慢性期认为是“癣”。《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记载,认识到脏腑病变与皮损发病存在密切关系。《诸病源候论•疮候》记载“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乎血气,结聚所生,……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搔抓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折裂,时瘥时剧。”。《诸病源候论•湿癣候》:“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亦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是其风、毒气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浸淫疮:“此证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黄水疮:“此证初生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由此可见,前贤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一定的认识,并积累了一些治疗经验,但尚无明确的诊断、辨证以及治疗标准。

在西方医学中,湿疹是指皮肤多种形态损害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

特点:一多、二痒、三对称、四易复发、五变慢。多形态损害,剧烈瘙痒,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易转变成慢性等。

症状及伴随症状

以皮肤出现皮疹,皮疹有湿烂、渗液、结痂,自觉瘙痒,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心烦口渴、便干溲赤;或胸闷纳呆、身热不扬、腹胀便溏等症状。

病因

中医学认为湿疹乃因禀赋不足,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湿热稽留,以致血虚风燥,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湿疹急性发作多责之于心,亚急性、慢性期多责之于脾、肝。本病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症状表现不同,其病机亦有改变。发病初起为风湿热邪客于肌肤;病情进展,湿热蕴结于内,熏蒸于外,或血中毒热,此时多与心、肝有关;病期迁延,湿热留恋,湿阻成瘀,和血热搏结成瘀,致风湿热瘀并重之势;本病后期,风热伤阴化燥,瘀阻经络,血不营肤或气阴两虚或血虚风燥禀赋不耐,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兼感风邪,风湿热邪郁阻肌肤。

病机

一、发病

1. 急性湿疹

起病急,发于头面、耳后、手足、外阴、肛门,对称发生,重者全身。

皮疹:红斑,密集粟粒丘疹,丘疱疹,基底潮红。搔抓破溃,糜烂,结痂。可继发染毒,见糜烂、渗液化脓,并发疖,淋巴结肿大。

2. 亚急性湿疹

多由急性转变而来。

皮疹:红斑、丘疹、结痂、鳞屑,少许水疱及糜烂。自觉瘙痒,无明显全身症状。

3. 慢性湿疹

急性、亚急性迁延而成,部分开始即表现慢性,如手足部。常见于小腿、手足、肘膝窝,外阴、肛门。自觉瘙痒。

皮疹:肥厚粗糙、苔藓样变、皲裂,伴鳞屑、抓痕、血痂、色素。

4. 特殊部位湿疹
1)头部:弥慢性潮红、肿胀、糜烂、流滋,脓性,黄痂,头发粘成团
2)面部:淡红斑,鳞屑。
3)耳部:红斑、流滋、结痂、皲裂,不痛而痒。
4)乳房:多哺乳期,两侧同时发生,乳头糜烂、流滋,覆鳞屑或痂皮,反复发作,出现皲裂,伴疼痛、瘙痒。
5)脐部:脐窝红斑、糜烂、流滋,结痂,边界清,臭味。
6)手部:手背、指端掌面,延及腕部。皮损:潮红、糜烂、流滋、结痂,慢性肥厚、粗糙、皲裂。病程长,顽固。
7)阴部:多慢性症状,浸润肥厚,干燥,鳞屑。因搔抓,可糜烂、渗出、抓痕、结痂。
8)小腿:常并发静脉曲张,(双下肢静脉循环障碍,慢性瘀血),多发生在下 1/3,局限性暗红色,密集丘疹、丘疱疹、糜烂、渗出,日久变厚,色素沉着,伴潰疡。
9)钱币状湿疹:常于冬季与皮肤干燥同时存在。多发于手足背、四肢两侧、肩、臀、乳房等。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密集成钱币状,滋水较多。慢性者肥厚、结痂及鳞屑,周围有丘疹、水疱,似“卫星状”。自觉剧烈瘙痒。

二、病位

主要在脾,也可与肝相关。

三、病性

有虚有实,实证热证与脾相关;虚证多与肝脾相关。

四、病势

初起多为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多因外邪侵袭,亦有因体虚而外邪入侵。起病后若不重视,日后可转为慢性,迁延不愈。

五、病机转化

禀赋不足,营血亏虚,风湿热客于肌肤,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湿疹。湿热蕴结于内,熏蒸于外,血中毒热扰心,肝气郁结;湿热留恋,湿阻成瘀,和血热搏结成瘀,风湿热瘀互结;风热伤阴化燥,瘀阻经络,血不营肤,最终成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辨证论治

一、内治

清热利湿止痒。急性以清热利湿为主,慢行以养血润肤为主。

1. 湿热蕴肤

发病快皮肤潮红、丘疹、丘疱疹、糜烂、渗出,灼热瘙痒。伴心烦口渴,便干溲赤,舌质红,苔白,脉滑。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2. 湿热浸淫

发病短。面积大,色红灼热,丘疱疹密集,渗出多,痒剧。伴胸闷纳呆,身热不扬,腹胀便溏、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3. 脾虚湿蕴

起病缓。伴纳少,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缓。

治法:健脾利湿止痒

4. 血虚风燥

病程长,反复发作。皮损色暗,粗糙肥厚,剧痒,遇热加重。伴口干不欲饮,腹胀纳差,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5. 血热夹湿

由于内蕴湿热,外受于风,热重于湿。相当于丘疹性湿疹。遍身起红丘疹,瘙痒极甚,搔破出血。中医称粟疮或血风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凉血清热,祛风除湿。

二、外治

原则:宜温和不宜刺激。

1. 急性
1)初起红斑丘疹、无渗出:清热解毒,中药外洗。
2)糜烂、渗出多:溶液冷湿敷。
3)渗出少、糜烂面:油剂。
2. 亚急性

消炎止痒,燥湿收敛。

3. 慢性

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吸收,软膏、乳剂。

鉴别

一、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病因明确,发病部位限于与异物接触部位,皮疹形态多为红斑、水肿、水疱,境界清楚,一个时期以一种为主,并且有明确接触史。发病时有痒或灼热感,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不再接触不复发。

二、牛皮癣

牛皮癣多发于颈后、肘、尾骶部,分布不对称,有典型苔藓样病变,无多形损害。

预后转归

1)经积极、合理地治疗,患者皮损可以在月内治愈或好转。
2)拖延治疗,或处理不当,皮损未愈,转为慢性湿疹。

① 急性湿疹多为湿热为患,临证也多以清热利湿立法,但若过用清热利湿药可伤阴,气郁化火也必耗伤阴血。渗液过多,阴血亦伤。

② 肺合皮毛,急性湿疹从肺论,为风湿热郁结肌肤,不得宣泄所致,当宣肺散风以利湿,但若升散太过则会加重皮损及痉痒。

3)手部接触外界各种刺激的机会较多,故手部湿疹常见。手部湿疹的预后与患者的防护有密切关系,除非完全除外过敏或刺激因素,否则预后不好,通常手背部湿疹较掌部湿疹不易复发。

调护

一、饮食调理

在湿疹急性发作期,宜多食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瓜果类,可进食绿豆粥清热解毒、薏仁粥化湿醒脾开胃。忌食辛辣、厚味、鱼腥、醇酒之食品,以及大蒜、韭菜、辣椒及鱼、虾、蟹、牛肉、羊肉等发物。不宜食牛奶、奶糖、浓茶、咖啡等,以防水湿内生。

二、精神调摄

七情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但七情过极则又会在某种情况下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心火血热是急性湿疹发生的内因,情志内伤、气郁化火,可致心火亢盛,热入血分,复受风、湿、热等外邪,搏结于肌肤而发或使病情加重。

据调查的湿疹患者存在抑郁心理状态,以中等抑郁、焦虑为主,且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有关。仅有为数不多的患者对湿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因此对湿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减少疾病复发及提高治疗效果。

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主动交流和心理沟通,让患者了解湿疹的病因和预防方法,指导和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并主动配合治疗,减轻病人心理压力,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为患者营造轻松的环境。

三、起居调理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学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主张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即起居有节,要适应四时季节的变化。气候和季节等外界环境对人体有较大的影响,当身体患病时,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更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湿疹属过敏性疾病,因此应注意外界的各种能够产生过敏源的物质,如寒冷和潮湿的环境、阳光的过度照射等。

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尽量避免各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切勿搔抓,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盐水等刺激物洗涂患处,防止皮损加重和继发感染。洗浴次数不宜过多,尤其是冬季,不宜过多使用香皂、沐浴露等。

参考文献

[1]白彦萍.湿疹的中医诊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4):259-260

[2]翟幸等.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2

[3]穆怀喜,张玉环,陆小左,等.湿疹不同分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09-3010

[4]王晓丽.80例处湿疹中医辨证施治对预后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8):126-127

[5]向阳.急性湿疹中医内治规范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展开全文

小鹿中医

支持平台

扫描二维码安装

  • 购买服务

    对症选择名医
    一键购买服务

  • 问诊单填写

    填写详细问诊单
    医生了解更全面

  • 中医咨询

    名医在线咨询
    全面解答疑惑

  • 线上购药

    小鹿精选药材
    次日送货上门

下载小鹿中医客户端

小鹿中医

您手边的中医调理专家

下载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