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不适> 胃溃疡
胃溃疡
胃溃疡
定义
胃溃疡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中医学中关于本病尚无完整的论述。根据其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为主要表现,多数学者认为应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临床上本病还可见呕血、便血等症状。
症状
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仅见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表现,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此外,本病还可见幽门梗阻、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病因病机
本病初发,多属实证,其病主要在胃,间可及肝;病久,常见虚证,其病位主要在脾,亦有虚实夹杂者,或脾胃同病,或肝脾同病。
一、外邪犯胃
外邪之中以寒邪最易犯胃,夏暑之季,暑热、湿浊之邪也间或有之。邪气客胃,胃气受伤,轻则气机壅滞,重则和降失司,而致胃脘作痛。寒主凝滞,多见绞痛;暑热急迫,常致灼痛;湿浊黏腻,常见闷痛。
二、饮食不节
胃主受纳,开窍于口。若过食生冷油腻,饥饱失调,寒热不适,偏嗜烟酒,或用伤胃药物,均可伐伤胃气,气机升降失调而致胃痛。目前,临床上以过食肥甘及烟酒致病最为常见,因厚味及烟酒有湿热或燥热之性,停于胃腑耗伤津液,久则损脾。
三、情志不畅
情志所伤,使肝脾功能受到影响,也能引起胃痛。如气郁恼怒则伤肝,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横犯脾胃,而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血阻滞则伤胃,忧思恼怒则伤脾。脾伤而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气机不畅也可致本病。
四、脾胃虚弱
劳倦太过,失血过多,或久病不愈,伤及脾胃;或身体素虚,脾胃不健,运化无权,升降转枢乏力,气机阻滞而致胃痛;若中气下陷者,病情可进一步加重;若脾胃阳虚,阴寒内生,胃络失于温养,则拘急而痛;若胃病日久,阴津暗耗,胃失濡养,气机失调,也致本病。
中医治疗
本病的辨证应以胃、肝、脾之脏腑辨证为纲,以八纲辨证为目,加以疏理为要。胃痛,初病在气,实证居多,病位有在胃、在肝之别。其中受寒、冒暑、伤食、积热易伤胃,使胃气壅滞,甚至不降反逆;情志不遂易损肝,肝气郁结则犯胃,致肝胃气滞。气滞郁久化热或久病入络,日久则耗伤其阴。胃病失治,由胃及脾,脾病以虚证居多,虚中夹实,间而有之。脾病或见脾气虚弱,或见中气下陷,或见脾阳不振。
因此,本病的治疗,治胃以理气和胃通降为主,依病因之异,或散寒,或祛暑,或消食,或清热,或化瘀,久则阴伤者养阴益胃,分别施治。治肝以疏肝解郁为主,化热则清肝,入络则行血,阴伤则滋养。治脾以健脾益气为主,下降者升提,阳虚者温补。若临证之时,见肝胃、肝脾或脾胃同病者,又当权衡标本轻重,辨证施治。
一、胃痛辨治
胃气壅滞者,治以理气和胃止痛;胃中蕴热者,治以清胃泻热,和中止痛;瘀血阻滞者,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胃阴不足者,治以益胃和中;肝胃气滞者,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肝胃郁热者,治以清肝泄热,和胃止痛;脾胃虚寒者,治以温中健脾。
二、呕血辨治
胃中积热者,治以清胃泻热,凉血止血;肝火犯胃者,治以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气虚血溢者,治以益气摄血。
三、便血辨治
脾胃虚寒者,治以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名老中医经验
一、田德禄
田德禄教授认为,胃溃疡活动期不仅状似疮疡,而且有不少病例伴有较重的浅表性胃炎,因此此病的临床表现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不过病情更加严重,且以疼痛为主。胃溃疡之疼痛多在饭后1-2小时,结合其他症状分析偏于实证。另外研究显示,胃溃疡以舌红或暗红、黄苔厚苔多见,说明胃溃疡的活动期以实证、热证居多,与肝胃关系密切。治疗处于活动期的胃溃疡需要在和胃通降法的基础上,加强清化湿热与活血化瘀药物,甚至采用化浊通瘀法才能取效。基本方为苏梗、制香附、炒陈皮、焦三仙、连翘、蒲公英等。
二、秦伯未
秦伯未专家认为,从中医来认识溃疡病应当从“胃痛”一门中去探索。根据中医经验,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分为寒痛、热痛、气痛、瘀痛、食痛、虚痛等,各有特殊的表现,其总的规律是:暴痛属实,久痛属虚;喜冷属热,喜温属寒等。消化性溃疡的疼痛多为久痛,发生于空腹,得食痛减,并有喜温喜按的特点,可知溃疡病的疼痛多属于胃痛中虚寒一类,故治应温养中焦,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根据表现的不同兼证有所加减。
西方医学
定义
胃溃疡属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本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除此之外,本病可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有关,还与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有一定关系。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的人易患本病,遗传因素、免疫缺陷也是引起本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
在各类病因的作用下,胃粘膜持续糜烂可进展为溃疡。本病发病的机制是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黏膜的防御能力间失去平衡,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产生自我消化。
治疗
一、药物治疗
常使用H2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能抑制剂等抑制胃酸分泌;用抗菌药物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使用枸橼酸铋钾等铋剂阻断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也常用铝碳酸镁、磷酸铝、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等弱碱性药物用于中和胃酸,以保护胃黏膜。
二、患者教育
嘱患者减轻精神压力,适当休息,停服不必要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必须服用,可遵医嘱同时加用抑酸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三、外科手术
本病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况且手术治疗本身的并发症可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无助于预防溃疡复发。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考虑手术治疗:第一,大量出血经药物、胃镜及血管介入治疗无效时;第二,急性穿孔及慢性穿透溃疡;第三,瘢痕性幽门梗阻;第四,胃溃疡疑有癌变者。
调护
一、慎起居
平素应注意防寒和胃脘部保暖,戒烟戒酒,少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二、节饮食
少食辛辣、油腻之品,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少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伤胃;饮食规律,定时定量,温度适宜,且应当细嚼慢咽。
参考文献
[1]田德禄. 中医内科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张春燕. 中医辨证治疗胃溃疡体会[J]. 吉林中医药, 2007, 27(1):13-13.
[3]姜巍. 胃溃疡的中医辨治新思路[C]// 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 2009:1179-1181.
[4]张学民. 浅谈中医对胃溃疡的认识[J].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7(4):50-51.
[5]习栓成, 尚林周. 田德录教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经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3(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