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不适> 阳痿
阳痿
阳痿
定义
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致使宗筋驰纵,引起阴茎萎软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阳痿病证首载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称阳痿为“阴痿”。“阳痿”是指功能而言,“阴痿”是指形体而言。中医所谓“阳痿”表现为成年男子性交时阴茎痿而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常伴神疲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夜寐不安、精神苦闷、胆怯多疑、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常有房劳过度、手淫频繁、久病体弱、或有消渴、惊悸、郁病等病史。阳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阳痿是指阴茎从未能坚硬勃起进入阴道而行房事;继发性阳痿则是有过成功的同房,但后来同房障碍者。但须除外阴茎发育不良引起的性交不能。
西医学的阳痿又称勃起功能障碍(国际上简称ED),是指在有性欲要求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者虽然有勃起且有一定程度的硬度,但不能保持性交的足够时间,因而妨碍性交或不能完成性交。西医认为勃起机制是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松弛,阴茎动脉扩张,血流增加和静脉回流受阻等完整的血流动力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功能障碍或阴茎结构上的任何缺陷都可能造成和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可起源于多种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某一病人而言,在某一时刻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机制在起作用。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分为心理性、器质性、混合性三种。
症状及伴随症状
以阴茎萎软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头晕耳鸣、面色晄白、精神萎靡;或失眠多梦、倦怠无力、面色萎黄;或胸脘不适、食少便溏;或心悸易惊、胆怯多疑、夜寐不安;或下肢酸软、小便黄赤等症状。
病因
本病的病因主要有劳伤久病,命门火衰,七情所伤,饮食不节,湿热下注等原因。
一、命门火衰
多因房劳过度,或少年频犯手淫,或过早婚育,以致精气虚损,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
二、心脾受损
思虑忧郁,损伤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以致气血两虚,而称阳痿。《景岳全书•阳痿》说:“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盖阳明总宗筋之会……若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
三、恐惧伤肾
恐惧伤肾,惊则气下,渐至阳痿不振,举而不坚,而导致阳痿。《景岳全书•阳痿》说:“忽悠惊恐,则阳道立痿,亦其验也。”
四、肝郁不舒
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会,若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条达,则宗筋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
五、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宗筋驰纵,可导致阳痿,即所谓壮火食气是也。薛己在《明医杂著•卷三》按语中说:“阴茎属肝之经络,盖肝者木也,如木得湛露则森立,遇酷热则痿悴。”
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肾、心、脾受损,经脉空虚,或经络阻滞,导致宗筋失养而发为阳痿。
一、发病
40 至 65 岁的男子中发病率超过 50%,上海 2000 年报告 1582 例中老年男子勃起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阳痿患病率为 73.1%,并且呈年轻化的趋势。
二、病位
病位在宗筋,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肝、肾、心、脾。
三、病性
阳痿之病性有虚实之分,且多虚实相兼。肝郁不舒,湿热下注属实,多则之于肝;命门火衰,心脾两虚,惊恐伤肾属虚,多与心、脾、肾有关。若久病不愈,常可因实致虚。
四、病势
常见的阳痿疾病大多数为先天不足或者后天失养等慢性虚损导致,起病缓慢,治疗时间较长。也有部分阳痿是由于精神情致压力等一过性因素导致的,往往去除病因后多可以得到相应程度上的缓解。
五、病机转化
湿热下注,湿阻阳气,可致脾肾阳虚之证;湿热灼伤阴精,或肝郁化火伤及肝肾,而成肝肾阴虚之证。此外,虚损之脏腑因功能失调,各种病理产物也由此产生。如脾虚痰湿内生,或久病入络夹瘀,可致脾虚夹湿夹痰、肾虚夹痰夹瘀之证。心、脾、肾虚损之阳痿,常因欲求不遂,抑郁不欢,久之大多兼夹肝郁不舒之实证,以致病情更加错综复杂。
辨证论治
因本病有虚有实,亦有虚实夹杂者,故首当辨虚实。标实者需区别气滞、湿热;本虚者应辨气血阴阳虚损之差别,病变脏器之不同;虚实夹杂者,先辨虚损之脏器,后辨夹杂之病邪。
一、命门火衰
主症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畏寒肢冷。兼症可见头晕耳鸣,面色晄白,精神萎靡。
本证以肝气郁滞,不能疏通为基本病机。恣情纵欲,所伤太过,精气虚损,命门火衰,故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精薄清冷;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故头晕耳鸣;五脏之精气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晄白;腰为肾之府,精气亏乏,故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为命门火衰之象。
治宜温肾壮阳。
二、心脾亏虚
主症见阳事不举,心悸健忘,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兼症可见失眠多梦,倦怠无力,面色萎黄。
本证以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宗筋失养为基本病机。思虑忧郁,劳心伤脾,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宗筋失养,故阳事不举;劳累太过,心血暗耗,心神失养,故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脾虚运化不健,气机不畅,故食少纳呆,腹胀便溏;气血不足,故面色萎黄,倦怠无力。
治宜补益心脾。
三、肝郁不舒
主症见阳痿不举,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胁肋胀痛。兼症可见胸脘不适,食少便溏。
本证以惊恐伤肾,胆虚精却,阴器不用为基本病机。肝主筋,忧思郁怒,肝失疏泄调达,则宗筋所举不能,故见阳痿不举;肝气郁滞,所欲不遂,可见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气滞胁下,则见胁肋胀闷;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肝脾不和,气机郁滞,故胸脘不适,食少便溏。
治宜疏肝解郁。
四、惊恐伤肾
主症见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心悸易惊,胆怯多疑。兼症可见夜寐不安。
本证以精气虚损,命门火衰为基本病机。恐则伤肾,惊则气下,故肾气亏损,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惊恐气乱,决断不能,故胆怯多疑;心气失宁故夜寐不安。
治宜益肾宁神。
五、湿热下注
主症见阴茎痿软,阴囊潮湿,臊臭。兼症可见下肢酸软,小便黄赤。
本证以湿热下注,宗筋驰纵为基本病机。因湿热下注,可致宗筋驰纵,故见阴茎痿软;湿阻下焦,故阴囊潮湿,下肢酸软;热蕴于内,故小便黄赤,阴囊臊臭。
治宜清热利湿。
鉴别
阳痿需与早泄、假性阳痿进行鉴别。
一、早泄
早泄是指在性交之始,阴茎虽能勃起,但随即过早排精,排精之后因阴茎痿软遂不能进行正常的性交。阳痿是指性交时不能勃起。两者有所不同,但早泄日久也可导致阳痿的发生。
二、假性阳痿
假性阳痿是患者的自我意识,即阴茎能正常勃起进入阴道进行性交,很快达到高潮而射精并获得快感,但因不能满足配偶而遭到非议,便自以为是阳痿而求治者。这种情况不属于阳痿。
预后转归
阳痿大多属功能性病变,经过适当的治疗调养,一般可以得到治愈,预后良好。但若为多种脏腑失调之重证阳痿,则见效甚微。
调护
一、学习性知识
有的未婚男子自称阳萎(无性欲或不能勃起),往往只是没有足够刺激引起性欲,不能视为病态。新婚夫妻性生活时,男方紧张、激动,女方恐惧、羞涩,配合不好,导致性交失败是缺乏经验,不是病态,要互相理解、安慰,随着时间推移大多能满意和谐。
二、了解生理波动
当男子在发热、过度疲劳、情绪不佳等情况下出现一时性的或一个阶段的阳萎,多半是一种正常的抑制和生理的波动,男方不要徒增思想负担,女方不要因之埋怨、指责,以免弄假成真,导致阳萎。
三、谨慎用药
避免服用或停止服用可能引起阳萎的药物。如因疾病必须服用某类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对性功能没有影响的药物。
四、节房事
长期房事过度,沉浸于色情,是导致阳萎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夫妻分床,停止性生活一段时间,避免各种类型的性刺激,让中枢神经和性器官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治阳萎的有效措施。
五、饮食调养
狗肉、羊肉、麻雀、核桃、牛鞭、羊肾等,含锌食物如牡蛎、牛肉、鸡肝、蛋、花生米、猪肉、鸡肉等,含精氨酸食物如山药、银杏、冻豆腐、鳝鱼、海参、墨鱼、章鱼等,都有助于提高性功能。
六、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虚弱,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紧张持久的脑力劳动,都是发病因素,应当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且注意休息,防止过劳,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衡。
七、消除心理因素
要对性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充分认识精神因素对性功能的影响。要正确对待“性欲”,不能看作是见不得人的事而厌恶和恐惧,不能因为一两次性交失败而沮丧担忧,缺乏信心。夫妻双方要增加感情交流,消除不和谐因素,默契配合。女方应关怀、爱抚、鼓励丈夫,尽量避免不满情绪流露,避免给丈夫造成精神压力。性交时思想要集中,特别是在达到性快感高峰,即将射精时,更要思想集中。
参考文献
[1]田德禄. 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秦国政. 勃起功能障碍(阳痿)中医发病学规律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4):5.
[3]何清湖,秦国政.中西医结合男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17-232.
[4]秦国政. 中医男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223-232.
[5]胡葵,邓小安,游贵德.男性阳痿的病因病机新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04:87-89.
[6]毕研蒙.秦国政教授治疗阳痿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D].云南中医学院,2013.
[7]肖毅.近二十年阳痿临床文献证治总结与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