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不适> 青光眼
青光眼
青光眼
定义
绿风内障,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闭角型青光眼。是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严重减退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之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在唐代,《外台秘要》所载“绿翳青盲”类似本病,并认为是由“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本病患者多在40 岁以上,女性尤多。可一眼先患,亦可双眼同病。发作有急有缓。不过无论病势缓急,其危害相同,故应尽早诊治。若迁延失治,盲无所见,则属不治之症。
青风内障,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指起病无明显不适,逐渐眼珠变硬,瞳色微混如青山笼淡烟之状,视野缩窄,终至失明的眼病。青风内障系指以瞳神微大,色如青烟的一种内障眼病,此病证名始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 20-60 岁之间,男性略多。青风内障之病因病机多系七情郁结及风、火、痰等导致气血失和,气机阻滞,目中玄府闭塞,神水滞积而致,亦可因气阴不足,目失濡养。由于进展缓慢,一般病状不明显,故早期常被忽视,待到晚期就诊,视力已难挽回,终于失明。
症状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 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 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 0~3 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
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年龄 3~30 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2. 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 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 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 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 30 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 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1、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2、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3、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4、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 40 岁以上的人,25% 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
3. 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
继发青光眼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
2)角膜、结膜、葡萄膜炎等继发青光眼
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4. 混合型青光眼
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病因病机
一、闭角型青光眼
多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火生风,风火上扰于目;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化湿生痰,痰湿上阻;或肝肾阴虚,精血耗损,目失涵养等引起。
1)肝胆火邪亢盛,热极生风,风火攻目。
2)情志过伤,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化火上逆。
3)脾湿生痰,痰郁化热生风,肝风痰火,流窜经络,上扰清窍。
4)劳神过度,真阴暗耗,水不制火,火炎于目或水不涵木,肝阳失制,亢而生风,风阳上扰目窍。
5)肝胃虚寒,饮邪上逆。
以上阴阳偏盛,气机失常诸种原因,均可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气滞血郁,神水瘀积,酿成本病。
二、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因七情郁结及风、火、痰等导致气血失和,气机阻滞,目中玄府闭塞,神水滞积而致,亦可因气阴不足,目失濡养所致。
1)忧愁忿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
2)脾湿生痰,痰郁化火,痰火升扰。
3)忧思劳神,用意太过,真阴暗耗,阴虚火炎。
以上因素皆可导致气血失和,脉络不利,神水瘀滞,酿成本病。
中医治疗
一、闭角型青光眼
本病发病急,对视力危害极大,甚至可致失明,以挽救视力为先,临证时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1. 内治
1)肝胆火炽,风火攻目
治法:清热泻火,凉肝熄风。
2)痰火动风,上阻清窍
治法:降火逐痰,平肝熄风。
3)肝郁气滞,气火上逆
治法:清热疏肝,降逆和胃。
4)阴虚阳亢,风阳上扰
治法:滋阴降火,平肝熄风。
5)肝胃虚寒,饮邪上犯
治法:温肝暖胃,降逆止痛。
2. 外治
1)局部宜及早频用缩瞳剂。可用 1%-2% 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症重时每 3-5 分钟滴眼 1 次;症状缓解后,视病情改为 l-2 小时 1 次,或每日 2-3 次。
2)使用缩瞳剂时,联合使用抑制房水生成的 0.25%-0.5% 噻吗心安眼液,每日 2 次。
3. 针刺疗法
1)体针
常用穴:睛明、攒竹、瞳子髎、阳白、四白、太阳、风池、睛明、合谷、外关等。恶心呕吐时可配内关、足三里。每次局部取 2 穴,远端取 2 穴。
2)耳针可取耳尖、眼等穴。
二、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在防治过程中,应加强各项检查,随访追踪,尽早确诊,以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宜养阴清热、平肝熄风。
1. 内治
1)气郁化火
治法:清热疏肝。
2)痰火升扰
治法:清热祛痰,和胃降逆。
3)阴虚风动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4)肝肾两亏
治法:补益肝肾。
2. 外治
1)滴用抑制房水生成的 0.25%~0.5% 噻吗心安眼液。每日 2 次。
2)滴用缩瞳剂 1%~2% 毛果芸香碱液,每日 3~4 次,亦可视病情而定。
3. 针刺疗法
1)体针
常用穴:睛明、攒竹、瞳子髎、阳白、四白、太阳、风池、睛明、合谷、外关等。恶心呕吐时可配内关、足三里。每次局部取2穴,远端取2穴。
2)耳针可取耳尖、眼等穴。
名老中医经验
一、李熊飞
李熊飞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认为本病之致病因素及病理机制是肝胆受劳,脏器不和,光明倒退,眼带障闭,肾脏虚劳,房室不节(《龙木论》),内肝管缺,眼孔不通(《外台秘要》);或阴虚血少之人,劳心忧思太过,头风痰湿欲火加攻(《证治准绳》),导致真阴暗耗,阴虚阳亢,营卫气血不和,脏腑经络失调,神水瘀滞,瞳神散大而成。
二、董继先
董老创提高新陈代谢法,通过扶助正气,提高脏府功能活力,延缓人体衰老过程,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能力,解除风热所致眼病:主要用于外感风热眼病,如风重于热,流泪症状较重,可配适量的辛温解表药使用,以加强祛风止痛、祛风止泪之功,间有风邪不挟热而挟寒、挟湿的,证中少见,但不可不注意辨证而灵活变化。
西方医学
定义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 1%,45 岁以后为 2%。
病因
青光眼由于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曾称视乳头)凹陷、视野缺损,最终可以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正常人的眼压为 10~21 mmHg(Schitz眼压计),超过 24 mmHg为病理现象。眼压增高可以导致视功能损害,视盘出现大而深的凹陷,视野可见青光眼性典型改变。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因是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少数由于房水分泌过多,但多数还是房水流出发生了障碍,如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小梁硬化等。
发病机制
1. 正常眼压及影响眼压的因素
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称为眼内压(简称眼压),维持正常视功能的眼压称正常眼压,在正常情况下,房水生成率,房水排出率及眼内容物的体积处于动态平衡,这是保持正常眼压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三者的动态平衡失调,将出现病理性眼压,我国人正常眼压值绝大多数是在 1.33~2.79 kpa(10~20 mmHg)之间,超过 3.19 kpa(24 mmHg)者为病理现象,介于 2.79~3.192 kpa(21~24 mmHg)为可疑病理眼压,但是有 4.55% 的正常人眼压超过 3.192 kpa(平均值±3 个标准差)而没有青光眼状态,换言之,这些人的眼压虽然超过一般正常人的高限,视神经却未遭受损害,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值作为划分病理性眼压的标准,将眼压分正常,可疑病理及病理三个范围比较合适。
2. 病理性眼压的范围
如果房水通道的任何部位受阻,将导致眼压升高,正常人在一天 24 小时内眼压有以轻微的波动,一般傍晚最低,夜间休息后眼压逐渐上升,至清晨醒前最高,起床活动后又慢慢下降,眼压波动范围不超过 0.665kpa(5mmHg),双眼眼压也基本相等,或差别不大,如 24 小时眼压差超过 1.064kpa(8 mmHg),最高眼压超 2.793 kpa(21 mmHg)或双眼眼压差大于 0.665 kpa(5 mmHg)时,应视为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高眼压,视盘微循环障碍是引起青光眼性视盘凹陷症,视野损害的主要原因,高眼压虽然是青光眼损害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在临床上,有些病人眼压虽已超越统计学的正常高限,但经长期观察,并不出现视盘和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也有少数病人的眼压在正常范围或临界值,而视盘和视野损害已十分明显,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称为低眼压性青光眼(low-tensionglaucoma)或低临界压青光眼(low-criticalglaucoma)。
治疗
1. 治疗原则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2. 治疗措施
1)注射维生素
可注射维生素B,有一定疗效。
2)激光疗法
如药物治疗仍无法控制病情,则在采取其他外科手术前,可试激光疗法。新的测试已显示激光疗法对广角性青光眼有效。其方法是利用激光照射虹膜,以舒解眼压。
3)补充营养素
4)手术治疗
建议青光眼病人积极争取早期有效的治疗,将视功能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调护
本病病因比较复杂,现今尚难从根本上防止发病。一般是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面努力,力求减低对视功能的损害,避免致盲的严重后果。通常采用如下措施:
一、开展对本病有关知识的宣传,在 30 岁以上成人中进行普查,以发现早期病例。
二、临床上凡发现如下可疑本病的患者,应在眼科作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1)出现一过性虹视、雾视现象,并伴有头痛,但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2)不能解释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特别是戴镜或频换眼镜仍感不适者。
3)家族中有本病患者,而本人兼有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或其他可疑症状者。
4)一眼已患本病者之“健眼”以及视神经乳头或视野出现可疑变化者。
5)在 24 小时内眼压波动幅度大于 1.07 kPa(8 mmHg),或眼压高于 3.2 kPa(24 mmHg)者。
参考文献
[1]接传红,高健生,宋剑涛,等.青风、绿风、黄风内障与闭角型青光眼的辨误[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3):178—180.
[2]庞有慧,孙河.葛根、三七、银杏叶三种中药制剂对青光眼视神5经保护作用优效性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5(2):30—32.
[3]刘玉霞.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04(8).
[4]王宁利.青光眼专家释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